close

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新聞創業相對論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新聞創業相對論





新聞創業相對論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有人說

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

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

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

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

一句句 一頁頁

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

像我呼喚

帶領著我一起遨遊

直至最後一頁

在博客來看到

新聞創業相對論

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

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

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

已經練就到了

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

而#GOODS_NAME#

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

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

便覺得韻味非常

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

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

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

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

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~~~



新聞創業相對論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是設計,讓城市更快樂:找回以「人」為本的大街小巷,創造人與人的互動連結







東京散步思考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  • 《新聞創業相對論》



    在新傳播工具興起後,新聞創業,不再是財團、政府、政黨、宗教的專利,而是新聞工作者憑藉人脈、信譽、知識能力就能集結資源、實現夢想的出路。本書收錄九場新聞創業者的精彩對話,18位對談人和他們創辦的媒體,僅管走向不同,但同樣堅持新聞自主,獨立於財團、政府與政黨之外,對談的焦點在於:在網路衝擊、媒體惡鬥的現實情境中,新聞專業如何生存。











    新聞創業相對論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序言:新聞創業「小」革命 陳順孝

      1.開拓專業活路:何榮幸 X 馮小非

      2.從社會運動出發:孫窮理 X 鐘聖雄

      3.社運影音紀錄:林祖儀 X 管中祥

      4.移民工媒體在台灣:張正 X 徐瑞希

      5.社區媒體新路:莊豐嘉 X 林駿騰

      6.學生報導者:彭筱婷 X 劉瑋婷

      7.策展型媒體:楊士範 X 鄭國威

      8.新聞群眾募資:羅世宏 X 翁子騏

      9.新媒體的科技想像:吳泰輝 X 黃雋



















    序言

    新聞創業「小」革命 ⊙陳順孝

    2015 年1 月,孫窮理離開創辦、經營18 年的《苦勞網》,另創《焦點事件》,發展圖文並茂的深度報導。他邀集新聞、議題、程式、設計人才,每次以數週時間深耕一個議題,先蒐集資料、研讀討論,再 條列重點、理清脈絡,然後繪製資訊圖表、剖析關鍵要點,最後才撰寫文稿、深度分析。他們以此方式製作了「記者忙盲茫」、「BOT 與消失的公共性」、「廢核關鍵分析」、「電業法」、「一帶一路的大國博弈」等專題報導;創刊不久,就以「一帶一路的大國博弈」入圍卓越新聞獎。

    2 月,曾為《莫拉克獨立新聞網》、《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》報導新聞的鐘聖雄,與曾任《紐約時報》特約記者的劉美妤,結合藝術家、設計師共同創辦《眉角》實體雜誌。他們透過「SOS 新聞募資平台」集資,贏得2 千5 百多人、超過5 百萬元的支持。他們以「慢新聞」對抗即時新聞浪潮,兩個月出版一期,一期探討一個議題,強調深度內容、深刻圖像;《眉角》5 月出刊,創刊號主題「佔領」、第二期主題「開飯」、第三期主題「魯蛇」。

    9 月1 日,曾任《中國時報》調查記者室主任、《獨立評論@天下》主編的何榮幸,與曾任香港《號外》雜誌主編的張鐵志共同宣布創立《報導者》網路媒體,宣示不做即 時新聞,而是致力於公共議題的調查和深度報導,並以優質照片、資訊圖表、互動設計來開創新聞新可能。《報導者》堅持獨立報導,首創以公益基金會形式運作, 經費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等人捐助,捐助者不擁有、不干預、不回收;《報導者》不登廣告,但爭取讀者加入會員,希望會員以小額捐款支持媒體營運。

    孫 窮理、鐘聖雄、何榮幸等人都是沒錢沒勢的記者,但他們都以多年累積的專業聲譽集結伙伴、募集資金,以嶄新的資本來源、組織模式、編採運作、內容定位、科技 運用、報導文體來創辦新媒體。他們的媒體規模遠遠不及報紙、電視等大眾媒體,但當越來越多大眾媒體競逐即時新聞、炒作八卦瑣事、淪為政商打手、大作置入性 行銷而失去可信度、公信力時,這些小而美、小而強的獨立媒體成為新聞專業的最後堡壘、媒體轉型再生的革命先鋒。

    孫窮理、鐘聖雄、何榮幸等 人不是特例。張正2006 年創辦關懷移民移工的《四方報》、鄭國威2010 年起創辦推動科學知識普及的《泛科學》、馮小非2011 年創辦專注農業和食安的《上下游新聞市集》(簡稱上下游)、沃草社會企業在2013 年底推出的《國會無雙》、管中祥2014 年將《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》(簡稱公庫)轉型為小額集資的獨立媒體,彭筱婷等學生在2014 年反服貿運動期間經營的《新聞e 論壇》,也都掀起一波波的新聞「小」革命。

    新聞創業也不是台灣專利。2008 年,美國調查報導記者共同創辦的《ProPublica》,獲得山德勒基金會(Sandler Foundation)每年1 千萬美金、連續3 年的資助(胡元輝,2010);2013 年,荷蘭《De Correspondent》獲得近1萬9千位公眾集資170萬美金而創刊;2014 年,德國《Krautreporter》獲得1 萬7 千多人共138 萬美金的資助,開展深度報導;2015 年,西班牙《El Espanol》網站也獲得5千5 百人資助340 萬美金,加上其他投資,創立經費達1 千9 百多萬美金(胡元輝,2015);同年,香港英文新媒體《Hong Kong Free Press》,以及第一家主打調查報導的民間通訊社《FactWire》也藉由群眾募資而創刊(端傳媒,2015 年8 月19 日;何雪瑩,2015 年8 月11 日)。

    這些新聞創業充分利用網路工具來連結群體力量,能夠以最小的團隊匯集最多的資源。新聞創業,不再是財團、政府、政 黨、宗教的專利,而是新聞工作者憑藉人脈、信譽、知識能力就能集結資源、實踐夢想的出路。這些新聞創業,反映傳播生態在變、媒體營運模式在變,新聞記者實 踐專業、安身立命的途徑也在變,為了探討傳播巨變、專業出路,新興學科創業新聞學(Entrepreneurial journalism)應運而生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策展型媒體:楊士範 X 鄭國威

    楊士範,暱稱瑪利歐(Mario),曾任職CNET Taiwan執行主編、《商業周刊》數位內容編輯部資深編輯,開過咖啡廳,現為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總編輯。

    鄭國威,泛科知識總編輯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、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執行委員,同時也是PanSci泛科學、PunNode科技新創榜、NPOst公益交流站、Punchline娛樂重擊等垂直媒體的總編輯,曾發起Global Voice全球之聲中文版並擔任主編暨全球多語言計畫主持人。

    你看過關鍵評論網嗎?你讀過Global Voice、泛科學嗎?你聽過Knowing嗎?你知道The Huffington Post、主場新聞/立場新聞嗎?它們都是策展型媒體。

    策展是在資訊爆炸情境中,掌握脈動、設定議題、篩選資訊、釐清脈絡、詮釋意義、分享串連;策展型媒體幫公眾在內容洪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,並且發掘資訊燈壓辦公桌化煞的意義和用處。

    這幾年,策展型媒體浪潮從全球湧進台灣。究竟在台灣社會情境下所發展出的策展型媒體有哪些特色?策展型媒體在創辦過程中又經歷了哪些轉折與調整?比起原創報導,為什麼我們需要內容策展?

    《赫芬頓郵報》與《商周》網摘經驗,開啟創業想像

    問:請兩位簡介當初為何會走上媒體創業這條路?

    楊士範(以下簡稱楊):我的前一份工作在《商業周刊》,再之前開過咖啡廳,更之前是在科技媒體CNET Taiwan,但很可惜在2012年時台灣收掉了。

    我在《商業周刊》做了很多嘗試,也看了非常多國外的例子,特別對其中兩個例子感興趣,分別是《大西洋月刊(The Atlantic)》和《赫芬頓郵報(The Huffington Post)》。

    《大西洋月刊》或許對《商業周刊》的參考價值更高,因為它本來是月刊,後來被賣掉,接手的人非常闊氣地讓它虧損十年,直到2010年才轉虧為盈,當時我們很關心《大西洋月刊》是如何轉型。

    另一個是《赫芬頓郵報》,它在2005年成立,創辦人是Arianna Huffington及其他人,包含《BuzzFeed》現在的創辦人Jonah Peretti。

    《赫芬頓郵報》最早的特色就是編輯、摘要別人的新聞,2005年創辦時剛好趕上臉書興起,非常早期就採用臉書的功能,所以他們在當時是技術能力很強的媒體,2011年被賣給AOL美國線上。

    2012年8月的某天晚上,我跟鍾子偉(Joey)在聊天,當時《赫芬頓郵報》已經是一個成功創業又成功賣掉的媒體,相近時間在2012年7月香港出現主場新聞,它在兩年後先收掉三個月,度過風頭變成立場新聞。

    總之,那時我們看了很多有趣的例子,談完之後鍾子偉就傳了一封簡訊給我,他說他跟幾個朋友談過了,覺得這不錯,可以做。當時我還沒有確定一定會做關鍵評論網,畢竟我們都有穩定的工作,他在三麗鷗,我在《商業周刊》,待遇還不錯,但是我們都覺得創業很有趣。

    到了12月,我們先花一點時間做研究,其中一個是看《赫芬頓郵報》的報告,它在哈佛商學院有研究報告,我們就買了那份報告,看完後獲得滿多啟發,也了解一些別人可能不知道的內幕。

    看看台灣,看看亞洲,我們覺得好像可以試試看,所以大概花了一個月做proposal,想辦法找人和找錢。那份proposal跟後來做的事情差異有點大,我相信未來差異只會更大,因為時間、背景完全不一樣。

    我們非常幸運,找到的第一個人是我之前在CNET Taiwan的同事,他是做技術的,剛好他那時工作到三、四年,很想換工作,所以我們就找到第一位同事。

    鍾子偉是2013年3月底辭職,我在6月13日離開《商業周刊》,6月16日時我就開始全職創業,當然之前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事情,包括找辦公室、找錢、找人,其中還有一個是先註冊網址,其實就是想名字,後來就設了thenewslens.com,也登記了公司。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220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陳順孝

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允晨文化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6/1/1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8902336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新聞創業相對論





arrow
arrow

    byrond230t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